美国当地时间6日凌晨,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前总统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棕榈滩会议中心发表讲话,宣布在2024年总统选举中获胜。
特朗普主要政策主张包括:(1)贸易政策方面,将采取更加激进的关税政策,对进口商品加征10%的基准关税,取消中国最惠国待遇,对中国商品增加60%关税;(2)能源化工方面,重视传统化石能源发展,放松油气钻井开采许可;(3)财政与税收方面,通过刺激内需推动经济增长,主张对内大规模减税;(4)移民政策方面,加强移民管制,以减少非法移民数量缓解劳动市场压力。
本文将重点解读特朗普当选对大宗农产品商品的综合影响。
豆粕
特朗普在本次竞选之前就已经表明,要对中国加征60%甚至更高的关税,美国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国,一旦美国对中国制造业加征关税,中国大概率也会在农业领域做出对等的反制措施,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的情况大概率会出现。中国大豆高度依赖进口,每年进口量大约在1亿吨左右,其中由美国进口量大约在2000-3000万吨,中国对美国大豆进口的依赖不仅表现在绝对量上,也在季节性上,一般中国对于美豆的需求体现在每年10-1月的船期,对应国内是11-2月的豆粕供应。因此两国互征关税无论在成本端还是未来的实际供应上都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推动豆粕价格的上涨。
但是,从基本面衡量加征美豆关税对于国内豆粕的影响需要在短期和长期角度分别衡量。首先,长周期来看,去年全球大豆进口量在1.77亿吨左右,按自然增长来看,今年进口预计增长至1.8亿吨左右,其中巴西大豆在1.7亿吨产量假设下,出口在1亿吨左右,在完全给到中国的假设下,其他国家需要提供的出口量大约在8000万吨左右,这在明年全球4亿吨产量,其他国家2.2-2.3亿吨产量假设下会相对偏紧,需要巴西提供出口,并且这其中包含了一部分不常见的贸易流,因此,仅由巴西豆供应中国是不足的,到巴西供应季末,中国进口大豆会出现紧张,利好单边及远期基差上涨。但近端风险可能不大,这主要体现在时间差上,当前中国对美国大豆缺口主要体现在12-1月上,总量预计在800万吨左右,2-3-4月巴西豆集中上市,中国对美豆缺口大概率不超过500万吨。而特朗普宣誓就任要到1月20日,这意味着美国对中国宣布加征关税大概率会在此之后,所以实际上缺口可能主要体现在3-4月,因此总量来看,可能不会超过300万吨,影响比较有限。
回到基本面来看,豆类市场24/25年度供应宽松的特点比较明显,并且中国12月大豆压榨利润良好,近端供应压力仍然存在,特朗普任职对于盘面以及豆粕1-2月基差会有提振效果,但空间有限。对于远月盘面有较大提振潜力。
油脂
特朗普当选对于油脂的影响更多会体现在生柴方面。按照特朗普政府对能源方面的理念,其更为倾向于支持对传统化石能源的开采,从而降低能源成本,推进油价下跌,而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则比较弱。此前EPA推迟了原定于今年10月底11月初将要公布的新的RFS生物燃料掺混目标,至明年3月再发布。基于以上的执政观念,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或将对2026年及以后的RVO义务掺混量的增长空间带来限制,进而对美国生柴中以豆油包括菜油为生产原料的品种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不过影响油脂价格的因素较多,油脂届时在美国新政府的能源、经济以及外交政策等共同影响之下所带来的蝴蝶效应也会更为复杂,因此仍需实际去看后期政策的变化,以及国内外宏观方面和油脂油料产量等情况的动态调整。
棉花
特朗普曾在竞选活动中多次宣称,他当选后将对所有进口到美国的商品追加10%的关税,对中国的商品则要加征至少60%的关税。特朗普再次当选后中美贸易关系可能会再次紧张,美棉出口可能面临较大的问题,2023年度美棉签约出口市场中中国占比达40%,中美贸易关系紧张对美棉是一个利空影响。而对于郑棉来说,美国是中国的最大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占到总出口额的15%左右,一旦美国对中国服装加征高关税,那么对国内的纺织品服装来说冲击也会比较大,影响棉花的下游消费,因此对于郑棉来说是利空。在2018年到2019年的中美贸易战过程中棉花价格出现大跌。